您的 位置: 中医医学研究 >> 会员论文 >> 正文

浅谈大黄在血瘀痛证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hgh727998517 阅读:1039
浅谈大黄在血瘀痛证中的临床应用   
北京药王阁中医研究院遵义分院    563013   何光鸿 
关键词:大黄临床应用
大黄临床上为古今医家常用中药,该品药源广泛,药理明确,疗效肯定,使用方便,经济价廉,无论急腹症,外伤科、妇科杂病等多学科领域血瘀痛证论治中能起到一药多用,异病同治,临床应用中达到异曲同工之妙。
该品性味苦寒、入胃、大场、肝经;泻热毒,破积滯,行瘀血,治湿热便秘,谵语发狂,食积痞满,瘀停经闭,症瘕积聚,时行热疫,里急腹痛,吐血,衄血,暴眼赤痛,痈疡肿毒,疔疮,烫火烧伤等一切诸症皆属于血瘀痛症范畴者;之所以(临床应用中药学)将其归纳在攻下药类,可见它在血瘀痛症中的临床价值。
大黄成分丰富,药用价值高,内含泻下作用的大黄酚,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甲醚,及几种葡萄糖甙,脂肪酸,其口服吸收效果好,6-8小时可发挥作用,药物有效成分需在小肠中释出,吸收入血再大肠中排出,该药作用於大肠:1、这给临床用药途径开辟了新天地,说明该药口服,外用,直肠给药等多途径给药均有疗效,只要药物有效成分达到入血分中即能显效。
古代医家总结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这一精妙理论,道出了大黄在临床中的血瘀痛症的辨证论治的关键所在,无论新旧病只要有瘀血痛症,即可用其通里攻下,破瘀活血,作用服务於临床,正如《金匮要略、杂疗方》中记载了一则“治疗马坠及一切筋骨损伤方中仅大黄一味用量达一两之多(切浸、汤成下)……斯须通利数行,痛楚立差,利及浴水赤,勿怪、即瘀血也。”以上“马坠”二字借《内经》之旨阐明了恶血留内,即损伤瘀阻早期辨证治疗的关键。2、谭振华等用活血化瘀通便汤治疗脊柱骨折早期腹胀便秘,仅大黄用量为15—25g,用其化瘀通便攻下,行气通便达到明显疗效,
该药不仅在外伤科有独特疗效,而且在急腹症中的应用亦收到可喜疗效。如焦东海等据50所医院统计,应用单味大黄,不同制剂(汤、粉、丸、片、注射液、糖浆、胶囊、溶液)等治疗急性胃,十二指肠出血(肝硬化引起者除外)达3700病例,止血有效率达95%,平均止血时间为3天。刘漠农等用大黄保留灌肠治疗溃疡病急性穿孔13病例,疗效满意。焦东海等用大计量大黄治疗无外科手术指征的轻中度急性胆囊炎疗效满意,刘风奎对不宜手术,结石〈1cm或泥沙样,经其它疗法排石不理想者,用生大黄排石显效。高桃珍等用大计量大黄煎服驱除胆道蛔虫疗效好。贺文仔用大黄粉拌少许面粉及米醋调敷右下腹阑尾脓肿包块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古方中如(伤寒论)大承气汤治疗伤寒阳明腑证,阳邪入里,腸中有燥屎,腹满痛,谵语发狂、潮热、手足濈然汗出,不恶寒,痞满燥实全见,以大黄(酒泻)四两……“分温在服,得下,余勿服”,“以上、得下、余勿服”说明了大黄在临床中灵活运用病即止,凡用药当审证求药的理论依据。《素问病机保命集》大黄牵牛丸治疗大便秘结,大黄用二两,蜜汤调下,食后微利为度,《医林集要》无极丸治疗妇人经血不通,赤白带下,崩漏不止,肠风下血,五淋,产后积血,症瘕腹痛,,男子五劳七伤,小儿骨蒸潮热等证,锦纹大黄一斤……取下恶物为验,未小再服。《千金方》治产后恶血冲心,胎衣不下,腹中血块等,锦文大黄一两治验如神。
古今医家对大黄的论述颇详,如《本草衍义》论“大黄损益,前书已具,仲景治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用大黄,以苦泄热,以苦补心,盖两全之,有是证者用之不效,量虚实用药”。《汤液本草》:“大黄阴中之阴药,,泄满,推陈致新,去陈垢而安五脏,谓如戡定病乱,以致太平无异,所以有将军之名”。《本草经疏》日:“实则泻之,大黄苦大寒,性禀直遂,长于下通,故为泻伤寒、瘟病、热病、湿热、热结中下二焦,二便不通,祛邪止暴,有拔乱反正之殊功。《本草述》日:下瘀血,血闭、因谓厥功专于血分矣、《本草正义》大黄迅速善走,直达下焦,深入血分,无坚不破、荡涤积垢,有犁庭扫穴之功。
临床上血瘀,痛证息息相关,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血病必瘀,瘀则必痛,痛则不通,不通则影响机体之血,离经络脉之血必瘀。机体循环血液周流不息,无论全身或局部受到内因和外因的损害,必将影响统一的机体。在经济、文化、交通日益发展的今天,对大黄的药用价值受到重视,大黄对血瘀痛证的应用亦趋广泛,我们应当深入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辨证辨证施治结合临床及现代理论,科学用药。尤其是基层医务工作者,更需要大力开发和运用该药的潜在药用价值。
参考资料
1、《中药大辞典》大黄的药理研究。2、杨义清、试论张仲景治马坠及一切筋骨损伤方的学术价值,《中医正骨》杂志1995年7月5日。3、谭振华等用化瘀通便汤治疗脊柱骨折早期腹胀便秘,《中医正骨》杂志1995年7月5日,、。4、王炜、大黄在急腹症中的应用,《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1995年7月2日、4版。             撰写人:何光鸿。
单位:北京药王阁中医研究院遵义分院
二零零九年六月二十六日。  

版权所有:医学临床研究医学会   电话:020-85583372   邮箱:m131411819@163.com